【编者按】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面向未来,如何深入理解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涵育相互欣赏的人才生态?如何培养面向强国伟业的青年一代?我们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教授,一起来聊聊新时代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等相关话题。
共同建设相互欣赏的学术生态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常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尊重知识。”张泽院士认为,没有对知识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对科学的尊重,就谈不上对人才的尊重。
这也反映出环境对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维护好学术共同体,是每一个教授、每一个学者,也是每一个学生的学术生命所在。学术生态是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家园,要有一个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的生态环境,才能让大家更加痴迷于科学研究。
“四个面向”是科研人才在奋力拼搏的重要指南,当真正立在世界科技之巅时,很多研究常常不为世俗所接受。“所谓高处不胜寒,越在高处理解你的人就越来越少。”张泽院士说,我们就要给安心科研、专心科研、痴迷科研的人才,给予充分的尊重。让人才静心做学问、研究真问题。
这就需要一个相互欣赏的学术生态。
就像一个交响乐团,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种乐器协调配合奏出优美篇章。张泽认为,这是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结果,学科发展也需要这样的生态。“科学的本质是批判,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一切。”他表示,质疑是科学的生命线。“但质疑的对象是科学本身,而非对个体的人。”
因此,他认为,科研生态中要创造相互欣赏的氛围。“有了欣赏的眼光,无论是别人给你了欣赏,还是你给了别人欣赏,这个世界都会不一样。”
为青年一代搭建干事创业的学术平台
过往的科研,人们常常习惯于各扫门前雪,干好自己的事儿。“问题是谁来组织大家把各自干好的事儿再集成起来,成为重大的集成攻关?”张泽院士认为,要怀“国之大者”,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张泽从大学的社会定位出发分析高等教育应负的职责使命,他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承知识的教学机构,更是引领社会创新知识的动力源、思想库。
“大学的关键是把学科建设好,大学的成果是培养了什么人,产生了什么知识。”张泽说,“让年轻一代挑大梁、当主角,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应该做的贡献。”
到浙江大学工作后,张泽院士带领团队建设电子显微镜中心,一批顶尖学术成果正在源源不断产生。
而张泽最值得欣慰的就是一批年轻人在这个平台上成长了起来。“每一位研究员都有自己的团队和方向,他们之间的领域既非常清晰,又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他认为要建立起兵团作战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张泽认为,培养青年一代,仅靠科技是不能立竿见影的,还要靠人文。在强调科学精神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管大事的“人文情怀”。真正对人生而言,一个人的眼界和境界不仅取决于科学精神,而更取决于人文情怀。
(文 卢军霞 柯溢能 吴雅兰 /摄影 卢绍庆)
转载于浙江大学“人民号”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