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发布

华东山区联合植物科考

发布时间:2017-11-13作者:xdx浏览次数:204


站在深秋浙北的群山间,色彩纷呈、层林尽染的景象让人心情愉悦。科学家说,这是生物多样性带给我们的美感,物种的多元造就了大自然的丰富之美。1113日,由浙江大学牵头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华东黄山-天目山脉及仙霞岭-武夷山脉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在浙江安吉展开联合科考,来自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辰山植物园、杭州师范大学等8家单位的师生相聚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与经济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食物供给、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傅承新教授说,华东地区人口密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30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非常迫切。从2015年起,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园、华东师范大学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和种质基因资源库构建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联起手来,在浙江与苏皖赣闽五省交界山地丘陵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种质基因资源库的构建。



联合科考所在的华东山区,主要包括了天目山—黄山山脉,仙霞岭-武夷山脉两条近似平行的山脉,这一地区由于山脉、河流和气候环境的复杂耦合作用,其景观、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既丰富又特殊,是第三纪和第四纪古植被与生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留有大量第三纪孑遗动植物,既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和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也是亚洲东部中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赵云鹏老师说,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本底陆续有过调查报道,积累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这些本底数据覆盖的地理区域有限,而且调查程度尚不够全面、深入和均衡,其横跨两大山脉的5省交界山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迄今未有全面的报道,加上近年的经济发展和保护,对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究竟如何,目前还很不清楚。本项目的大面积普查可以摸清本底资源现状,掌握其资源分布等基础资料,通过与历史资料的比较和对全球变化情境下变化趋势的预测,为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过普查,可以建立对公众开放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和华东种质资源库,使这些山脉成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多样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植物联合科考路线图


在此次植物联合科考全程一共采集植物标本约6001500份,调查记录的物种包含了濒危植物银缕梅,具有华东特色以及不常见的植物杭州榆、金钱松、香果树、银鹊树、延龄草、小升麻、鹅掌草、箭叶淫羊藿、草绣球、大花斑叶兰、柔毛金腰、青荚叶等。


金钱松

   从左向右依次为:灯台莲、大叶唐松草、大花斑叶兰


(科学撰稿人:周炜  朱原之;摄影:张庆费 葛斌杰等;制图:朱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