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重回西迁故里,再续求是文脉―记浙江大学“求是风采采写大赛”十佳作品获奖者贵州湄潭行

发布时间:2016-07-01作者:admin浏览次数:1691

    6月28日至30日,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组织“求是风采采写大赛”十佳作品获奖者重回浙大西迁故里,重温求是精神。学术大伽陈云敏院士、陈叔平教授与获奖师生共赴贵州遵义和湄潭,续写浙大人与湄潭人民之间的求是情缘。

      

6月29日,湄潭县政协副主席、浙大西迁历史研究会会长黄正义带领师生们参观了浙大西迁办学旧址和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通过图片、实物和讲解员深情并茂的讲解,大家了解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历时两年多,穿越江南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初抵达贵州遵义、湄潭,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办学之路。浙大在湄潭办学期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在“求是精神”的感召下,浙大人胸怀报国之志,力克千难万险,流离播迁不废学业,身陷危难不忘救国。以破庙陋室栖身,以桐油青灯相伴,以朴衣素服蔽体,以简餐淡食果腹。不仅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朗朗神韵,更创造了累累教学科研成果,使浙大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享有“东方剑桥”美誉。同时,浙大的到来也为湄潭播下现代科学文明种子,对日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陈列馆内收藏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有几张全家福。当年照片里年幼的孩子现在已是耄耋之年,他们在多年后回到“第二故乡”湄潭看到这些照片都是热泪盈眶。在场的师生们也都被浙大师生与湄潭百姓相濡以沫、共度时艰的情谊所感动。
  
  
参观完浙大西迁陈列馆后,陈叔平教授为师生们做了题为“我心目中的浙大西迁”的报告。陈叔平教授以1.浙大西迁是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2.浙大西迁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如何代代相传?3.浙大西迁是一次创业,这笔财富如何不断增值?这三个问题为主线,以真实感人的西迁故事,引导师生深入思考。
  
    
随后,陈云敏院士为师生们做了题为“从优秀到卓越——如何做一流大学的师生”的报告。陈云敏院士结合自身经历,鼓励和引导浙大青年教师和学子秉承“求是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理念,“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做一流的事”。
  
  
 
  
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学部办公室工作人员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浙大师生一行还与遵义师范学院以及遵义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探讨了如何提高革命老区高等院校办学质量,交流了遵义环保部门和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双方表示可以在相关领域进一步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