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教授治学 共赴一流事业

来源:学术委员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16

3月13日下午,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就《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草案)》展开咨询,针对跨学部学科交叉方向进行初步研讨。会议认为,“双一流”建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浙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教授是大学教学科研的主体,高校办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教授的积极性、合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这深刻影响着浙江大学未来的发展格局,也是确保“双一流”建设顺利实施的根基所在。

常务副校长任少波参加会议。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作《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草案)》专题汇报。会议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院士召集,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李浩然教授主持。 


教授治学  彰显作用

会议指出,“人”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要素,正确认识教授、学者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前提。全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成长与发展已经形成稳定的特征与经验。决策者、主力军、服务者等清晰定位,体系合理,是大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与会委员提出,“双一流”建设要避免把教授、学科边缘化,如果看不到教授们的作用,就有可能本末倒置。材料学院张泽院士、建工学院陈云敏院士、医学院郑树森院士、地球科学学院杨树锋院士、计算机学院陈纯院士、环境与资源学院朱利中院士与青年委员们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充分发挥教授主体作用的重要性,认为需要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调动起教师队伍、支撑队伍、保障队伍的积极性,探索更为有效的协同体制,浙大要做出思考与探索。

海洋学院陈鹰教授认为,调动教授的积极性,关键是创造让教授发挥作用的学术生态环境。


重点难点  寻求破题

会议指出,该方案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应该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在难点与关键点中寻求破题,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与会委员指出,“双一流”不是流水线上产生的。浙大要在大学发展的关键点和难点上寻求破题,做出创新与探索,以实现建设成效。计算机学院鲍虎军教授认为,“双一流”建设需重点思考怎样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这样必须有重点地去思考难点与关键点。与会委员提出,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来驱动‘双一流’建设。在重点环节、关键要素有所创新,实现破题,才能推动相关事业发展。

物理系教授罗民兴院士提出,实施方案的设计要注意“留白”。与会委员指出,世界一流的学问,也许会在学科计划中出现,但按照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基本上不是规划出来的。建议相关方案需要抓住重点,避免“撒胡椒面”。学校层面要做的,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真正可能做出世界一流学术的人,安心学术。    


学科交叉  机制与方向并重

交叉学科是全世界大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与发展亮点。会议还就下一步浙大进行跨学部交叉的方向与机制展开研讨,提出学校在交叉学科顶层设计过程中,需要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做到方向与机制并重,做出大胆地探索。下一步,学术委员会还将就这一议题展开深入调研与研讨。

任少波在讲话中说,真正一流的学术,必定是教授治学作用充分发挥的结果。“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优化工作体系,以充分调动教授的积极性,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这不仅要体现在实施方案中,还要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将进一步凝练与修改,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一起把真正影响浙大未来发展的各项事业做实做好。


(文/周炜)